查看原文
其他

仲恺文化 I “留取中华史上名”--廖何历史⑧

纪念馆蔡瑞燕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20-02-27


廖何历史时间到啦

上期我们领略了何香凝先生巾帼不让须眉的魅力,身为同盟会的第一批女会员,为了革命完成了从夫人到“婢子”的身份转换,令人钦佩。这次为大家讲解仲恺先生的革命付出,如何“留取中华史上名”


廖仲恺加入同盟会后,是同盟会的青年骨干,先后被任命为同盟会总部外务部副部长,后又兼任会计长,一度被指定为天津的主盟人。

廖仲恺


1905年10月初,孙中山离开日本赴西贡筹款,途经吴淞时,同天津法国驻屯军参谋长布加卑会见,对方答应派员协助调查各省革命势力,表示出如确有实力,法国政府愿意赞助之意。为此,孙中山派多人到各省调查,另需找一个娴熟英文者长驻天津法国军营,担任翻译,协助联络工作。孙中山认为廖仲恺能胜任此事,拟派他前往,并即致函征询意见。廖仲恺年底复函表示同意。

1906年初,廖仲恺奉命离开东京赴天津,协助布加卑开展联络工作。但是,布加卑和孙中山共同派员调查各省革命势力的秘密活动,不久被清政府的密探侦察到,清政府向法国驻北京使馆提出抗议。法国政府因此禁止使馆与孙中山再联系,并把布加卑调离中国。这样,廖仲恺在天津的工作到10月就结束了。

稍后,廖仲恺离开天津赴安南河内。1907年初,又奉孙中山命从河内到香港,协助许雪秋策划潮州起义,但事不成功,他随即返回日本继续学业。因为早稻田大学的学籍已于1905年10月被“除籍”,1907年春,廖仲恺进入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。

廖仲恺在留学生中是个爱国的热血青年,根据革命需要,他多次放下学业和家庭奉孙中山命令在国内外奔波,时值革命与反革命斗争十分尖锐激烈的时期,局势紧张,无论是为革命活动做烦琐的服务工作,还是从事政治斗争、理论宣传、军事训练、秘密活动,每一次都要冒着极大的风险,随时都有可能招致杀头之祸。

何香凝始终给予廖仲恺极大的鼓励,支持他从事革命活动。他赴天津前,何香凝曾题《赠别》诗为丈夫壮行,诗中说:

“国仇未复心难死,忍作寻常泣别声。劝君莫惜头颅贵,留得中华史上名。”

何香凝给廖仲恺的赠别诗


《赠别》诗表达了他们相互支持、舍身报国的革命精神以及对振兴中华的热望,那种向死而生的爱国之情和壮志豪情溢于言表,闻之动容!

廖仲恺对初创的同盟会在理论宣传与探索上贡献良多!

同盟会机关报《民报》于1905年11月26日创刊,孙中山在《发刊词》中,将他的同盟会“驱逐鞑虏,恢复中华,建立民国,平均地权”的十六字政纲阐发为“民族、民权、民生”三民主义,要求《民报》将三民主义学说“灌输于人心而化为常识”,特别重视民生主义和“平均地权”的宣传。

廖仲恺在同盟会的机关报上发表多篇文章


廖仲恺积极思考并参与传播三民主义,他比较全面地把握十六字政纲的内涵,是同盟会里真正服膺孙中山民生主义和“平均地权”思想的人。他从《民报》创刊号至1908年,两年多的时间里,以“屠富”、“渊实”等笔名,发表了亨利.乔治的《进步与贫困》、柏律著的《社会主义史大纲》、久津著的《无政府主义之二派》、柏津著的《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》和烟山专太郎著的《虚无党小史》等多部著述的全部或部分篇章的译文。

从他的译文和论文中,廖仲恺较集中地介绍了欧美的社会主义、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等新理论,他赞同亨利.乔治的“单税制”,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增补了思想材料,起到了解读和传播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作用。廖仲恺研究欧洲早期社会主义各派思想及其运动,目的是寻求能“导我先路”的正确理论,具有可贵的理论探索精神,也体现出了他不断的孜孜以求终于有了最初成果!

今天的廖何历史暂告一段落,廖仲恺先生为了革命事业呕心沥血,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执行秘密任务。一首《赠别》诗表达了他们相互支持、舍身报国的革命精神以及对振兴中华的热望,那种向死而生的爱国之情和壮志豪情溢于言表,令人闻之动容!

你想知道他们更多的故事吗,继续关注我们,下一期更加精彩。


下周一,我们不见不散......


(图文均为原创,如需转载,请联系小编授权)


往期回顾:

仲恺文化 | “先结婚,后恋爱”——廖何历史①

仲恺文化 | “双清”家风传承——廖何历史②

仲恺文化 | “叛逆”少女何香凝——廖何历史③

仲恺文化 | 旅美少年廖仲恺——廖何历史④

仲恺文化 | 扶灵归国,上下求索——廖何历史⑤

仲恺文化 I 东京初识孙中山--廖何历史⑥

仲恺文化 I 同盟会的“奥巴桑”--廖何历史⑦


图片:历史图片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展品

           新媒体工作室 何紫欣 黄思琳

微信编辑:新媒体工作室 胡康湛 吴嘉澍

责任编辑:党委宣传部 曾献尼 龚慧枫 邝健睿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